最近几天闲来无事,研究了一下
“为什么总是学不进去!”
接下来让小编揭秘你的备考日常!
报考前
听说隔壁家三叔家的儿子二狗子
用了3年拿到了本科毕业证
我这么聪明,两年就能毕业!


报考一周后
啊!感觉浑身有用不完的劲,
我还能再刷三天三夜!
报考半个月后
害,学习太累了
今天给自己放一天假,明天再学!
报考一个月后
说好今天要学习的
可是电视剧好甜,爱豆太耀眼,游戏好好玩
学习什么的还是明天再说吧......
很多同学,明明心里很想学习,但总有各种借口拖延,一边忍受逃学般的罪恶感,一边尽情地熬夜追剧打游戏。于是,渐渐开始怀疑自己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直到后来干脆放过自己,安安心心地吃喝玩乐。
拜托,你并不是学不好,只是压根不想学而已,归根究底,一个字:懒!
切记,不论你过了几科,哪怕一科都没有过,也比那些一直观望不敢报名的人“优秀”。与其拖着,让前期所有金钱和努力付诸东流,不如重新找回动力,继续你的升学苦旅。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坚持到拿证那一天,只是你没有用对方法而已。
1.放下你所谓的仪式感
很多人之所以备考效率低,是因为精力都耗在了“准备开始学习”上。
很多人认为生活需要仪式感,自然学习也需要仪式感,一定要等到确定时间才开始复习吗?
在学习上需要仪式感,实则就是赤裸裸的拖延症,同时还伴随着以下的情结。
摸鱼情结
对许多自考生来说,学习之前必定要先酝酿情绪,要享受那种最后的疯狂,要把玩乐的心思消磨掉,才开始动工学习。
于是,先刷一下朋友圈,看看今天朋友们过得是否还好;打开微博,把热门事件逐字逐句通读一轮....似乎下定决心要把手机的APP打开一遍才行。
最后,玩乐的心思消磨掉了,时间也没了。
整点情结
整数总给人一种吉祥如意的感觉,那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如果此时正是6点15分,我们必定要等到7点才开始学习。
但事实上,很多人就算等来了整点,也会找“不如先趴一会准备迎接一场硬战”这种理由继续拖延。
很多人学习喜欢听燃的音乐,看书的时候喜欢听温和的音乐...
他们在开始学习之前至少会花十几分钟精挑细选背景音乐,好不容易挑到一首合适的了,结果播放结束后,下一曲不喜欢,又放下手头的学习资料,开始找歌。
饮料情结
有些人学习需要一杯好茶或是一杯香浓的咖啡才愿意开启正确的学习姿势。
这种习惯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但也容易出现下面这些情况:说好的边喝边学习,妥妥的仪式感,但学习没开始就喝完了,那就重新再来一杯吧,这次点外卖,然后开启漫长的心理等待。
因此,如果深知自己有拖延症,就需要去克服以上这些情结。
其实生活是需要仪式感,但不需要拖延症,学习更是如此。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千万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浪费在无用之地,否则你会发现,所有仪式都做好了,可考试的时间也快到了。
放下你所谓的仪式感,记住:我们的目标是拿证,仪式感并不能让你学有所成。
2.抓住学习的念头
有些同学,几百年才会涌现一缕学习的念头,但往往都不能把握住。
当你此刻想学习了,就立刻拿起书来看!不要犹豫也不要想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
更不要连书本都没翻开,就拿起手机在网上收集真题、知识点、课程视频,这样只会增加压力,等你花了大半天时间收集完毕,看到网盘里满满的文件,你会发现自己突发“资料密集恐惧症”,再也没有勇气点开它们。
3.不要轻易给自己“奖励”
还有些同学,有时候自律起来,能够废寝忘食地坐在书桌前,大有悬梁刺股的既视感。然后抬头猛然发现,哇塞自己已经学了这么久,是时候拿起薯片打开电视,好好奖励自己。
于是,这一躺,就再也不想回到书桌,学习也被抛至九霄云外。为什么?因为手机、电视、电脑都比学习好玩多了!
4.把学习变成轻松简单的日常
a.每天给自己固定一个学习的时间,从每天1小时开始,再慢慢增加,给自己一个适应的过程;
b.定一个小闹钟,闹钟响了就立马停止学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你对下面的内容很感兴趣也要及时停住,把这点兴趣留到明天接着学;
c.遇到难点不要死记硬背,加以理解,然后按照自己的逻辑记住;
d.合理支配作息时间,不要“开夜车”学习,保证充足的睡眠;
e.每日完成学习计划后,给自己一个奖励,往后提起学习,你的潜意识将不再抗拒;
每多一个这样子的小日常,你就离自考通关更进一步!
日常备考的学习方法还有很多,记住重点,就是要保证你每次学习完后的感觉不是很累、很烦躁,这样才能防止产生抗拒的想法,让学习变成一个轻松又简单的日常。
最后,嘴巴说一万遍,都不如立刻执行起来!千万不要沉迷于嘴嗨达人!
还在等什么,赶快拿起你的书本来,“滚”去学习吧!